8月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马应龙药业集团在北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公布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马应龙药业集团董事长陈平、武汉大学教授流行病学专家李十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肛肠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本次流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马应龙药业集团共同发起和实施,历时两年半,深入广大农村、城市家庭获取例有效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全国性专业化肛肠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表示,“本次肛肠流行病学调查社会意义重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最为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他立足于全民肛肠健康数据的采集,其数据揭示了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现状和成因,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药是我国慢性疾病治疗与调养的重要手段,肛肠疾病为常见病、高发病,以其病程来看,具备慢性疾病的特征。针对本次流调结果,我们要深入分析、积极作为。未来将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中医药”思维促进产业升级的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也将不遗余力的继续支持我国肛肠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致辞
对于本次流调中采用的“会企合作”的形式,曹正逵秘书长表示,“肛肠分会与马应龙药业的合作,是一次成功的‘会企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田振国教授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是肛肠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马应龙是肛肠健康领域的领导品牌,两者作为本次流调的发起和主导实施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该项流调活动也得到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有公益性、科学性与权威性。”据田振国教授介绍,“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我国城镇社区居民及农村居民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填补了我国肛肠流调历史数据空白,结论真实反映现代人生活习惯下的肛肠疾病发病情况,该调查结果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的鉴定,确认本次流调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本次调查对肛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对我国肛肠疾病临床研究和中医肛肠学科发展的意义深远。”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宝主持发布会
本次流调对象为我国18周岁以上(含)的城镇社区居民及农村居民中的常住人口,调查结果显示,上述人群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以我国18周岁以上人口为基数测算,约5.2亿人不同程度的患有肛肠疾病,其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总患病率28%、(数据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高血压患病率25.2%、糖尿病9.7%,(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且肛肠疾病患者中98.09%患者有痔疮症状。
马应龙药业集团董事长陈平作《携手共建肛肠健康产业新生态》主题讲话
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与“久站久坐”的职业特点高度相关,居前五位的职业依次是司机(67.23%)、教师(56.8%)、商业/服务业员工(56.65%)、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54.86%)和专业技术人员(52.54%)。然而,肛肠疾病患者认知率仅有48.1%,就诊率仅有28%。导致患者就诊率低的原因位列前三的是认知不足、患于隐处、医疗费用昂贵及就诊不便。全国中医肛肠学科知名专家北医院院长韩宝教授认为,肛肠疾病患病人群数量巨大,疾病诊治潜在空间很大,低的就诊率也印证了我国肠癌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的现象。
流调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流行病学教授李十月
宣读“流调”科技成果鉴定书
本次流调结果已通过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家认证。中华中医药学会高度重视本次流调结果,并专门组织召开了肛肠流调专家研讨会,会上对本次流调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有必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系统多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业内专家指出,今后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获取持续性的数据来源,不断跟踪数据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肛肠数据库,从基础数据掌握肛肠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消费者需求,掌握发病率变化的原因。如何降低肛肠疾病高发人群——司机、教师等职业从业人员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或将成为业内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全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组办公室主任、马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璐发布“流调’结果
“马应龙专注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每年均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全社会进行肛肠疾病的患者教育,医院也举办了多次‘肛肠健康公益行’义诊活动来引导社会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