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坐浴属于中医外治法,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混合痔、脓肿、肛瘘、肛门湿疹等疾病的患者,采用中药坐浴可减轻症状;各类痔术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术后、肛裂术后等通过中药坐浴可清洁创面,使局部气血经络改善和恢复,利于肉芽生长;而对一些初期病患,坚持使用中药坐浴可以治愈病患。
中药坐浴方法
1.先排尿、排便,利于坐浴效果。
2.煎煮中药30分钟,去渣取药液加入沸水~ml混合,倒入坐浴盆。
3.待药液冷却到适宜温度后,病人脱裤至膝下,先试水温,后将治疗部位浸泡在药液20~30分钟,随时加热水保持一定温度。
4.坐浴结束后用清洁的毛巾擦干,无需冲洗。
5.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1.坐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节。
2.坐浴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坐浴盆1/2满为宜,以免坐浴时外溢。
3.坐浴过程中应留意面容和脉搏,如自觉乏力眩晕应当立即停止坐浴。
4.夏季要当日煎汤当日使用,药汤不要过夜,以免发霉变质,影响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
5.冬天应当注意室温及保暖。
微编:李亚群
审稿:龙陆霞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