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肛肠疾病
肛肠医院
肛肠外科
肛肠专科
肛肠息肉
丰益肛肠

系统认识排粪造影,有效诊断肛肠疾病

点击蓝字,获取优质文章

今天,“陈姐话健康”给大家分享的医院副院长张波关于排粪造影的认识体会。

排粪造影定义

排粪造影(bariumdefecography,BD)是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观察静坐、提肛、力排、排空后直肠肛管形态及粘膜像变化,借以了解排粪过程中直肠等排便出口处有无功能及器质性病变。能显示肛管直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上便秘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排粪造影原理所需设备

DS-I型装置

a.形似坐便器,坐着舒适

b.螺旋杆转动体位方便

c.千斤顶调节高低

d.上套塑料袋,解决了卫生问题

机器设备

毫安以上X光机

操作步骤

钡灌肠:检查肛管直肠,灌入-ml钡剂达降结肠即可。

同时检查大肠,则需要~ml钡剂。先查大肠然后作排粪造影。

拍片:

病员坐在排粪桶上,调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叠显示耻骨联合。

在躯干与下肢(股骨)成钝角的情况下,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初排、力排四张侧位相,正位力排一张相。

主要测量项目

肛直角:肛管轴线与近似直肠轴线的夹角。

耻尾线:耻骨联合与尾骨尖的连线,它基本相当于盆底位置。

肛上距:肛管、直肠轴线交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乙耻距:即耻尾线与乙状结肠距。

小耻距:即耻尾线与小肠距,线上为负值,线下为正值。

通过肛直角变化诊断疾病肛直角主要随耻骨直肠肌和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发生变化。

静态接近直角(70~°)

力排为钝角(~°)

提肛为锐角(75~80°)

盆底痉挛综合症

用力排粪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驰的功能型疾病。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仍保持90°左右或更小,且多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

分度:

Ⅰ度-肛直角静坐正常,力排90°;

Ⅱ度-肛直角静坐、力排均90°;

Ⅲ度-肛直角大部90°伴PRMI及PD;

Ⅳ度-静坐、力排肛直角均90°伴PRMI及PD。

盆底痉挛综合症合并直肠前突则出现“鹅症”。

内括约肌异常收缩或失弛缓

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肛直结合部下降、肛直角增大。肛管细窄难开、排粪费力、动作短暂而不连续、钡流涓细,致排粪时间延长。

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

该症患者力排时肛直角增大不明显,仍保持90°左右或更小,耻骨直肠肌长度无明显增加,且多出现耻骨直肠肌压迹。

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

肛直角小,肛管变长,排钡很少或不排。

搁架征(shelfsign)见到“搁架征”即可诊断PRMH,而肛直角小、肛管变长可供参考。

“搁架征”是指肛管直肠结合部向上方在静坐、力排时,均平直不变或少变,状如搁板。

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

耻骨直肠肌于肛直交界处后方压迹至耻骨的距离。

静态14~16cm力排15~18cm提肛12~15cm

通过肛上距变化诊断疾病肛上距反映的是直肠肛门交界的位置,即会阴在排便过程中的变化。肛上距主要受肛提肌的运动影响,在排便时会增大。异常会阴下降

正常人用力排便时会阴会出现下降,其形成原因是肛提肌在排便时,肌肉收缩达到的降肛、开肛作用,正常人一般肛上距在力排时,不超过30mm。

用“异常会阴下降”一语,是为了有别于有力排便时的会阴下降。异常会议下降主要由于裂隙韧带破损、肛提肌肌力下降导致,多数伴随有其他异常,如直肠前突、粘膜脱垂、内套叠等。有人认为异常会阴下降是关系到阴部神经是否受到损伤的重要问题。

通过乙耻距和小耻距变化诊断疾病

正常情况下,小骨盆内只有直肠、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如果腹腔内的结肠或小肠掉入小盆腔内,会导致压迫直肠,引起便秘。一般将腰5骶1关节和耻骨结节上缘连线——骶耻线,视为小骨盆入口,如果腹腔脏器降入该线下,就可诊断盆腔疝,如突出耻尾线,则可视为内脏下垂。因此一定意义上,盆腔疝和内脏下垂可视为一种疾病的轻重状态。盆底疝患者多伴有钩状胃等其他脏器下垂。

盆腔疝

力排时小肠或乙状结肠疝入直肠子宫窝或直肠膀胱窝内即称盆底疝。它们反过来从前方压迫直肠而加重排粪困难。

分类:

小肠疝(enterocele,EC),乙状结肠疝(sigmoidocele,SC),会阴疝(perinealhernia,PH)(疝至会阴下皮下形成)。

分度:

Jorge将SC分为三度——

Ⅰ度位于耻尾线以上;

Ⅱ度位于耻尾线与坐尾线之间;

Ⅲ度位于坐尾线以下。

郭俊渊认为Ⅰ度为“乙状结肠对直肠有压迫,其下缘位于耻尾线以上。同时力排时乙状结肠或(和)小肠最低点距肛门7cm。”

内脏下垂

盆腔脏器如小肠、乙状结肠和子宫等的下缘下垂,在耻尾线以下者,乙耻距为正值。分为:小肠疝,乙状结肠疝。乙、小耻尾线距均为正值

专家简介

张波,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兼肛肠四科(便秘科)主任。中华中医药肛肠学会、陕西省激光医学会、西安市医学会肛肠外科学会、西安市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委。

从事结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治二十年,发表文章三十余篇,擅长结直肠良恶性疾病以及痔瘘等肛肠疾病的外科诊治。熟练掌握PPH、TST、RPH等技术,在我院率先开展STARR、LIFT等手术。自4年开始,接触慢性便秘的诊治,是西安地区较早开展肛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和便秘手术的医师之一。后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师从郑建勇教授,开展慢性便秘骶神经刺激技术的临床研究。目前主要侧重慢性便秘的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工作,开展各种经腹经肛便秘手术和便秘骶神经刺激、生物反馈等调节治疗。

PS:

需要讲座资料请回复“排粪造影”;

查看往期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术后事项”、“肛瘘诊断”、“肛周脓肿”等。

陈姐话健康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changzaixiana.com/gcwk/24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