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厕所时
是否也喜欢带一些助便神器呢?
比如手机、IPAD、杂志、书什么的...
厕所一呆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真的好吗?
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劝劝各位:厕所是个是非之地,不能久留!
上厕所需要专注一边玩着手机、读书看报一边清肠,不是世界上最惬意的事吗?而且还能充分的利用排便的这一点点有效时间,汲取很多新闻和知识,怎么就不对了呢?
上厕所需要专注,别笑,是真的,也是有尊严的。
当直肠里面有几十到ml粪便时,就会产生便意;而有ml粪便的时候,大脑就会告诉你:我不行了,一定得马上找个厕所!就!现!在!
但排便是一种神经反射,可以被大臣(低级中枢——骶dǐ髓排便中枢)和皇上(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虽然地方官员上报了需求,表示:“臣提议,现在需要排泄”,但外在条件不允许的话(没有厕所啊,有急事要马上完成啊),皇上就会下达硬指令:给朕憋着。
大臣(低级中枢)的需求屡次被皇帝(高级中枢)置之不理或驳回的话,大臣也就逐渐灰心丧气,不再积极提出建议了。忍来忍去,原本几十毫升粪便就可以诱发的便意,现在数百毫升的粪便也很难诱发了,所以便意是不能任性的忽略或者憋忍的。
如果在便意不是很强的时候,强行蹲着等来的话,光靠低级中枢微弱的旨意,不加上高级中枢的“加持”——专注于排便的话,排便的时间就会变得很长。
上厕所不能超过10分钟!排便这个动作本身需要全神贯注、动用全身很多组肌肉才能完成的。如果错过最佳的排便时间,便意消失,一些宿便就没有排出,留到下次排便时,大便中的水分会被肠道重新吸收,使大便干结形成便秘;而且长时间的排便,腹压增加,静脉回流受阻,肛门局部充血水肿,容易引起静脉曲张,形成痔核。
所以主张上厕所排便时间上厕所只要蹲够了10分钟,还没有排出来,建议您先起来,等下次有便意了再接着排。
蹲坑好?还是马桶好?蹲便
正常成年人的尾巴骨(骶尾部)有一定弯曲度,直肠特别软,会随着弯曲的尾巴骨被“掰弯”;这样不但能减轻粪便对肛门括约肌的压力,更有利于直肠的固定。
蹲便时,直肠-肛门的角度就变得比较垂直,很多人都表示比较好用力,排便的时间也会缩短。但是站起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短暂的头晕、腿麻;对于老年人来说,蹲便可能会造成他们意外跌倒,所以一定要小心。
坐便
对于便秘的人来说,坐便简直就是最伟大的一个发明。坐个20分钟,也不会像蹲便一样,让你腿麻到爬出厕所。
比起蹲便,坐着排便的时候,由于直肠-肛门的角度不够垂直,需要用更大的力才能把运出去;排便的时间也会因此加长,诱发痔疮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用力排便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问题。
蹲便和坐便各有利弊,要是想痛痛快快的排泄的话,还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养成这些习惯,排便咻咻咻
每天定时排便最好能在每天早饭后排便,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时间。开始排便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便意,也没有粪便排出,但排便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只要坚持定时排便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习惯啦。
别总是强行憋经常因为条件限制,强行消除便意的话,直肠对于粪便的敏感性会降低;而且粪便在直肠、乙状结肠停留过久,水分会被过度吸收、造成粪便干燥,引起便秘。
一便秘就吃泻药?NO!泻药虽然能让你快速通便,但滥用泻药也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活动,造成大肠的松弛;再加上用泻药后,人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泻药,肠壁受到刺激后,也不能适时引起便意,反而容易形成顽固性便秘。
没事儿给括约肌做做操每天可以做做主动收缩菊花的动作,20~30次为一组,每天做2~4组。收缩菊花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有助排便;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以上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