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饶晓志执导,陈建斌、章宇、任素汐等人主演的影片《无名之辈》毫无疑问是一部颇具水准的良心之作,影片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无论是角色的设定、多线叙事的展开、每条支线之间的联系,还是每一个情节点的设计,甚至每一句台词,都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尤其是胡广生和马嘉旗两个角色之间的对手戏,堪称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两人之间不断升级的一系列冲突,既合理又充满了反转,同时又充满了浓厚的喜剧气息。
马嘉旗和胡广生的对手戏非常精彩而两名憨匪抢劫的桥段,则体现了影片编导团队对生活细节细致入微的把握:头盔侠、抢手机店、抢模型机、更新装备、做大做强……至于那段鬼畜视频,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电影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鬼畜视频真是神来之笔最难能可贵的是,胡广生这个角色的设计,体现了罕见的立体感:表面上强悍霸道,内心其实十分温柔善良;虽然没文化,但办起事来从来都是理论先于实际,各种语录讲起来头头是道;在马嘉旗这个一心求死的“疯婆娘”面前处处受制,只能搬出“你是我妈么?”这般令人捧腹的反问。但偶尔也有些急智,知道抓住对方逻辑上的漏洞进行反击(反问马嘉旗“你不会永远睡着么?”)。
胡广生这个角色很有立体感其次是方言。和《疯狂的石头》一样,《无名之辈》里方言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生活气息和喜剧氛围,堪称接地气的范本。这也难怪《无名之辈》一出,导演饶晓志就被广大影迷戏称为“贵州昆汀”了!
方言化台词为影片增色不少接着是演员。虽然《无名之辈》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咖,但影片的一干演员表现得还是相当出彩,尤其是饰演胡广生的章宇和饰演马嘉旗的任素汐。章宇真是天生的演员,你很难想象《无名之辈》里的胡广生和《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是由同一个演员饰演的。章宇把胡广生身上一些细微的矛盾之处拿捏得极其精确,而且毫不做作,配上胡广生一口地道的贵州方言,更是毫无违和感。而且每次看章宇演戏,你都明显可以感觉到他身上那股潜藏的、被抑制的爆发力。
大部分演员表现都非常出色章宇对角色拿捏得极其精准而在《无名之辈》里开启神怼模式的任素汐,似乎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在银幕面前,你很难不对这样的演员产生亲近感。要知道:在《无名之辈》里,任素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完成自己的表演,所以只能通过面部表情(主要是眼神)和身体的细微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绪,这是相当考验演技的。即便如此,任素汐(和章宇)在本片里的表现,还是明显要比其他演员高出一截。
任素汐是个很有亲和力的演员然而,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无名之辈》也有一个最致命的失误:那就是在多线叙事的把握上有些失控。熟悉的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叙事结构上,《无名之辈》明显是在模仿《疯狂的石头》,但《无名之辈》的架子搭得实在是太大了,支线太多,人物也太多。这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角色戏份的分配。在《疯狂的石头》里,主要人物包括:保安、小偷和大盗,其他重要人物还包括开发商和谢小盟。而《无名之辈》里,主要人物有马先勇、劫匪、马嘉旗,重要人物还有按摩女、开发商、学生(高翔和马依依)、黑社会、警察。太多的次要角色,挤占了主要角色本来就不富裕的戏份空间。
过多的支线和角色导致影片有些失控反观《疯狂的石头》,即便是同一阵营的角色,也有明确的主次之分。比如小偷三人组:道哥的戏份最吃重,其次是黑皮,小军的戏份最弱。而《无名之辈》里胡广生和李海根的戏份几乎是对等的:前半部分明显偏向胡广生,但后半部分由于真真这条支线的展开,李海根的戏份又明显加重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影片后半部分被骤然压缩,收尾太快,观众对某些角色明明已经建立起了认同感,但角色尚未发展完全之前影片就突然结束了,观众难免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比如胡广生这个角色。
支线对角色的戏份分配产生了影响其次是影片的大结局。由于支线和人物过多,因此编导只能将所有角色冲突的解决都放在影片最后的高潮一幕里。但这样的剧情设定难免有些虚假:在一场戏里集中了太多的巧合,而且马先勇和劫匪的戏份都还来了两次反转。而解决这一系列冲突的关键,是一群挥舞着羽毛球拍呼啸而来的中学生,这种解决冲突的手法,多多少少有些牵强。
大结局里的巧合太多了最后,我想单独谈谈本片的音乐。这是因为:相对于影片本身而言,我觉得《无名之辈》的配乐和插曲还要更加出色。这里面,任素汐的《胡广生》、《等一等》,陈粒的《光》,汪苏泷的《无名之辈》,每一首都堪称精品,而尧十三的《瞎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我从来都不曾听到过:有人居然能够用方言将歌曲唱得这么美,而且歌词还是改编自柳永的《雨霖铃》!事实上,导演饶晓志正是在飞机上听到尧十三的《瞎子》,才有了创作《无名之辈》的冲动:“歌曲中的整体内容和感觉和我的这段经历让我产生了特别强烈的触动,才决定创作一部关于一众小人物的故事,来展现这种存在世间又看似非常平常的,有关‘无名’的故事”。或许风格上有些另类,但尧十三和他的作品,绝对值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