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收到一位网友留言说
去外地就一次医
才医院
医疗服务有多好
小伙伴,你有同感吗改善医疗服务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市一院一直在努力
年,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出台如发令枪响,医院立即行动,——7年度,荣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第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连冠。
十大做法让患者看病更舒心
足不出楼整个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合为一体,连廊式走廊宽敞明亮。患者从挂号看病、检查到住院治疗,所有就医过程,足不出楼即可完成。
有序分流就诊区域设置30多部电梯,医院门诊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分楼层设置挂号和缴费窗口,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路。
标识清晰医院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诊室导向牌、中心路线图、专家介绍栏、医生出诊表等精准标识系统,确保抬头望到、低头看到、侧身见到。
预约方便实行电话预约、诊间预约、网络预约、自助机预约、 医院设置了爱心直通岗、零障碍协办处、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岗等,为患者提供不间断的咨询、引导、运送等全方位、无缝隙服务。
就诊提效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机适时查询各个分诊台的叫号信息,无须长久在候诊区等候,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
保护隐私候诊和就诊区分界明显,确保一医一患一诊,各诊室和功能检查室均有隔帘以保护隐私。
便民利民门诊综合服务台为患者免费提供轮椅、拐杖、针线包、老花镜、雨伞、报刊等用品,方便患者使用。
细致入微门诊就诊区域为患者提供6个无障碍设施卫生间,建有10余个开水间,随时为患者提供开水和直饮水。
方便快捷就诊结束后,患者还可以用手机 远程医疗让医患距离不再遥远
所谓“上联”,就是建立医联体,以“组建跨区域合作医联体、建立单位整体帮扶关系、建立专项技术协作关系”等形式,医院联合,让老百姓不出武安就可享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所谓“下托”,就是建立医共体,发挥市一院的辐射作用,实现分级诊疗,扶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双向转诊,同时为基层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形成武安基层医疗三级网络体系,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年12月29日,医院与市一院建立医联体启动仪式
7年12月12日,武安一院医共医院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指导市一院医务人员业务工作市一院心电图室李书琴主任正在通过心电远程会诊平台为徘徊中心卫生院传来的心电图做诊断推行临床路径,更加规范诊疗行为
临床医院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手段。市一院自4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制定了工作制度、流程、实施方案和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
医务科结合信息科工程师深入临床科室培训临床路径新系统使用
医务科、药剂科等共同审核临床路径医嘱表单
截至8年,该院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30个,病种数量个,入组率6.97%,入组完成率98.39%,覆盖率6.88%。
实施京津冀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该院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共为患者节省费用10多万,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
设立“三岗”,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志愿服务
市一院组建“健康促进队”开展家庭签约,设立“健康小屋”贴近基层百姓,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下乡义诊,还在门诊大厅设立“党员志愿岗”、在急诊大厅设立“爱心直通岗”、在住院大厅设立“零障碍协办岗”,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不间断、无缝隙服务。
“多学科诊疗模式”让患者就医更有获得感
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单位的服务理念也必须时常更新。近年来,市一院持续改进门诊传统的就医模式,针对疑难病症,将相关的多种专业科室整合在一起,建立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使各学科专家能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促进诊治的规范化、科学化,改善和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让病人体验到“医生围着病人转”的获得感,且更具人性化,而不再是带着病痛和焦虑辗转好几个科室。
构筑立体化全方位急诊急救网络
01 院前急救科为急诊急救冲锋陷阵 该院院前急救科接到求救电话后,急救人员携带急救物品保证3分钟即可出车。02 急诊科为急诊急救中流砥柱市一院急医院中医疗规模最大、综合技术力量最强、专业人员最集中、抢救设备先进的优势科室。
03 胸痛中心为急诊急救保驾护航8年8月6日,市一院胸痛中心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标志着武安一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了国家级标准水平。
04 航空救援为急诊急救插上翅膀6年11月1日,市一院与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建立了航空医疗救援协作关系;8年4月11日,市一院联合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武安市航空医疗救援中心,标志着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已经纳入武安市应急救援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共绘区域“同心圆”
近年来,市一院本着“医生动、病人不动”的理念,通过组建跨区域合作的医联体、建立医疗帮扶关系、建立医疗协作关系、人才进修培训、共同成立医教研基地五种合作方式,医院合作建立医联体,让武安的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家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
市一院与医院建立医联体揭牌仪式
郝保乾院长慰问上级帮扶专家
协作单位专家来市一院指导工作
上级专家手把手培训市一院技术骨干
县域共同体成立大会
以日间手术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短平快服务
日间手术是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河北省三级管理的市一院试点先行通过梳理近一年多来住院日在两天内的手术病种,参照《河北省日间手术工作方案》推荐的46个病种,先在眼科、妇科、肛肠科等科室进行试点。
眼科在门诊手术室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
肛肠科在门诊手术室进行肛瘘切除术
以“互联网+医疗”为手段,让服务更智慧
市一院从信息化建设起步到如今的“智慧型”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近20年。
智慧医疗
市一院融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计算机数字化分析,建立人工智能检验、影像、心电图等精准诊断系统,规避了传统诊断的主观性强、标准不一的弊端。
郝保乾院长调研信息科工作信息机房全院信息控制、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智慧服务
一个全新的模式正在颠覆传统医疗。在这个模式下,医疗服务秩序将被重构,优质资源将以网络数据的形式重新配置——这就是智慧服务。该院通过物“互联网+医疗”的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导医导诊机器人“晓医”门诊大厅自助服务机智慧管理
该院引进了OA办公系统等数据中心,实现掌上审批等功能,从院长、科室负责人、医生护士、病案统计到医政医院信息化办公的便捷。
医院智慧管理系统
以“一卡通”为抓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年7月,市一院在全省医疗机构中率先推行门诊一卡通系统。6年,上线了银医通系统,投放了4台自助终端设备,实现了预约挂号、就诊卡充值(现金和银联卡)、报告单打印等功能。8年,上线 多措并举打造优质护理服务
近年来,市一院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强化“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满意”,倡导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设置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管理系统,细化服务流程,全院各病区及门诊均已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全年护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
1家庭医生签约“武安模式”
7年初,医院抽调64名员工成立“健康促进服务队”,分为22个组,分派到全市22个乡镇,以出院病人(慢病、重病患者为主)为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同时,组织所有中层加入“健康促进服务队”(人),以“健康小屋”为依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创新性地开展了手机APP端签约服务模式。
2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
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该院从4年取消药品加成,努力从各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与医、护、患三者沟通,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近年来,市一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眼睛向内正视不足,从思路到规划,从举措到实施,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医院的追求。
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医院的尊重和认同。
以后勤服务为突破,提升医患满意度
1成立“维修工程中心”,医院。
2创新节能减排,医院。
3设备管理科学化,医院。
4供应链有效监督控制,医院。
5构建保卫消防大格局,医院。
资料来源:市一院
■编辑:李英鹏 郝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