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点击标题:中华杯全国第三届清明节笔会海内外征稿
清明三题(散文诗)杨松波(一)祭扫路上走向父母坟地的路,那段寂无人迹的段落。清明,路边的一丛青草,把我拉回从前一也是在这样的山道上,随父母采青沤肥的我,第一次挑起了担子。父亲就地取材。砍棵细栎树,削尖两端,削平中间。把一付青草的担子,捧上了我的肩头。辛辣的压疼、打夯的心跳、浊重的呼吸、肩头鲜红的血印,于我,都是第一次。望着父母挑担远去的背影,被落下的我,独承艰辛……锦鸡!两只锦鸡!一只如绚彩的锦缎,沙沙地涉过落叶,横过我的面前。始料未及的看见。惊叫,止步于到达声带之前。如此美艳的事物,离安歇的父母近在咫尺,却无法喊他们起身观看。一闪即逝的美景,炫彩的闪电,无情地,击中了我的悲欣。(二)清明寄怀春天的花丛里,嵌着湿漉漉的节日。清明雨,洇透身心再由眼眶流出。世界泪流满面。走近你们的音容。天然的依恋,再不能娇嗔的表达。横亘在生死阴阳间的,是一通冰冷的石碑,两个温热的名讳。回忆,是一把怎样痛苦的钥匙啊,它嘎然转动。记忆的闸门开启,让人痛彻心扉,百感交集。一次告别,留下终生的遗愧悔,永远的自责,至死的纠结。多想聆听那熟悉的声音,哪怕是厉声的斥骂。失去的回不来了!眼下的意识里,你们是掩埋于地下,不曾沉睡的根。那茔上的青芽,在吐露怎样的心事,它是一年浓似一年情思吗?春天,带着你们的温度。大爱无边,挚爱无言。我是你们留在这个世界的眼眸啊!放牧目光,于这满目清明的节日。接收那魂牵梦绕的灵魂的信息,咀嚼生生不息的含义。(三)清明到花坞李花,涌动琼宫雪国般的花海。桃花,将胭脂红云洇染到了天边。春阳融融,这三面环山的花坞,是春日大地上的笑涡。走近的李花,有香雪的姿容,粉面含春的羞涩,交映着山村因半开而臻于极致的笑脸。迎迓的桃花,有嫣然的笑容。苞朵灼灼的“华光”“曙光”“艳光”“红宝石”“五月火”“千年红”……花农口中一个个灯盏一样的名字,照亮他们的希望和富足,照出山村光明的前景。桃林下,农人扶机而耕,成群觅食的喜鹊,在新翻的泥土里翩跹雀跃。机声鹊鸣,是花坞满溢的笑语。村庄,安放于盛开的桃李的中央。桃花李花,是村庄的羽衣梦裳。踏青赏花者,捧心为盏,把花香天籁盛满。杨松波,男,年出生,本科学历,文学爱好者,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在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