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名参加援助石家庄医疗队了,明天出发”。
九三学社唐山市委社员、医院肛肠科二病区主治医师王新策对着手机话筒平静地说到。半晌,电话那头传来妻子杨丽丽犹豫的声音:“哦,我在承德扶贫点的休假也取消了,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家,你去这么久,咱俩都不在家,孩子咋办?”
“跟着爷爷、奶奶没关系,再说马上就要放假了,孩子会适应的。”王新策回答着,“我妈妈是石家庄人,石家庄也算我的半个故乡,再说孩子爷爷在大地震受伤时,也曾接受过外地医疗队救治。现在石家庄有困难,说什么我也得顶上去。作为医生去石家庄支援抗疫义不容辞啊!”王新策坚定地说。
“你去抗疫我能理解,如果我没下乡的话,也会报名的。”得到妻子肯定的王新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王新策的爱人杨丽丽也在唐山医院工作,是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丈夫报名抗疫,她虽心有不舍、满是牵挂,但还是理解和支持了丈夫的驰援决定。
王新策的决定也得到了父母支持。他匆忙收拾行装,随车于1月7日连夜出发紧急驰援石家庄。本次“出征”,唐山医院接到市卫健委驰援石家庄通知后,闻令而动,紧急抽调了包括王新策在内的20名医护人员。路上王新策在朋友圈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按照当地安排,王新策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几天来,他先后到灵寿县寨头镇九岭村和八一希望小学检测,在当地工作人员配合下独自完成核酸取样人;在陈庄国祥希望学校和横山岭中学,和同事一起取样近人,直到夜里10点多才拖着疲惫之躯返回驻地。
寨头镇九岭村是这次检测任务的难点。该村地处海拔多米的深山里,在册人口余人。长达10公里的盘山路是进村的唯一通道,山路的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因为地处深山,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群众。他们克服村子面积大、人口居住不集中,采样难度较大等困难,认真负责地完成着检测任务。为了减少群众侯检时间和提高检测效率,王新策用上了“不吃不喝,避免上厕所”的笨办法。一直忙碌到下午三点,才完成全村人的采样任务,受到百姓的连连称赞。
END
来源九三学社唐山市委
撰稿沈洪民等
编辑杨群靳绍杰
审核常永利
审定刘海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