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理工大学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
12月9日早上,天还没有亮,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有一群人已经换好了防护服,医院出发,前往成都理工大学支援核酸采集工作。
尽管12月份的早上有些寒冷,但看着她们,心底不由得生出一丝暖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出发!)
早上8点,随着天色渐明,医院核酸采集登记点前的人群也逐渐增加。而在登记点后的帐篷内,医护人员一边喊着名字和条码核对样品确保无误,一边将样品进行打包。队伍虽长,但现场秩序井然。
(医院核酸采集点现场)
据了解,从12月8日医院接到通知,到建立风险地区接触人员的核酸采集点,中间仅用了不到3个小时,针对大量待检测人员聚集的情况,医院对普通人群和风险地区的接触人群进行明确区分,设立双通道,确保了不同人群在采样过程中不会交叉感染。(医院核酸采集点现场)此次成都疫情较为突然,自12月7日,医院接上级指示,紧急抽调医护人员前往郫都区支援核酸采集,医院的不少人也都取消了休假,积极的投入到抗疫的工作中。(医院核酸采集点现场)
自12月8日——9日下午4点止,医院核酸共采集约人。目前,核酸采集工作仍在有序的进行中。
医院温馨提示:请广大市民朋友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医院
医院已有60余年建院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医院。
医院住院部17层大楼,开设有: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疼痛康复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儿科、口腔科、眼耳鼻喉科、肛肠科、碎石科、麻醉科、ICU、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承担成都市东北片区居民医院疑难危重病人诊疗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任务。
医院特色科室为骨科。
医院骨科主任杨天府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骨科主任潘显明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秦红照院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杨勇(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硕士)、王敏(副主任医师)等领衔的专家团队。
医院骨科现有骨一科、骨二科、中医骨伤科“三驾马车”。诊疗范围包括创伤骨科(上肢、下肢关节骨折,关节周围及骨盆等复杂骨折)、骨关节病(髋、膝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脊柱外科(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颈腰椎骨折、椎体滑脱、脊柱脊髓损伤等)、骨病康复(各类骨伤康复、骨关节病康复等)等。尤其在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为不同情况病友提供更加专业且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科室配备专业手术显微镜、GE“C”型臂、德国Wolf(狼牌)关节镜和椎间孔镜、骨科手术床、骨科牵引床等手术器械。
医院近年来不断引入专业设备。1.5T磁共振、CT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肠胃镜、关节镜、狼牌腹腔镜等医疗设备。
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专家力量。医院引进知名专家(医院外科主任杜景平教授、医院骨科主任杨天府教授、医院骨科主任潘显明教授、医院心内科赵思勤主任、医院妇产科鲁美丽主任、医院肿瘤科张辉主任等)医院诊疗水平。
我院现以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
为响应卫计委号召,根据目前成都老龄化趋势,我院还开展了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专业贴心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福利贴士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我院每周六定期入社区,为来往的居民宣传健康常识以及国家基本医疗政策。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讲座、健康咨询等服务,让社区大家庭更温暖、更和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部分信息及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