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龙校长与张志红副市长座谈
陶晓华副校长主持会议
上午,王伟副校长首先作了“共谋、共创、共发展”医院工作报告,从疫情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和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各家临床医学院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提医院在“十四五”期间的具体要求。
王伟副校长作报告
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造福全人类健康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各临床医学院要坚持审慎布局、突出中医药特色、打造“名片”、拥抱新技术、稳中求进五大方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突破。
4月18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管理处主办、我院承办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年医院工作会议在厦门佰翔五通酒店召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商学校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院之事。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张志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姚冠华受邀出席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副校长王伟、陶晓华、刘铜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八家临床医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主管副院长、职能部门代表及我院全体中层干部共余人参加线下会议。会议同医院设置了分会场。会议由陶晓华副校长主持。徐安龙校长与张志红副市长座谈
陶晓华副校长主持会议
上午,王伟副校长首先做了“共谋、共创、共发展”医院工作报告,从疫情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和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各家临床医学院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提医院在“十四五”期间的具体要求。
王伟副校长作报告
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造福全人类健康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各临床医学院要坚持审慎布局、突出中医药特色、打造“名片”、拥抱新技术、稳中求进五大方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突破。
各临床医学院相继作了工作报告管理学院程薇教授作专题报告
下午的分组讨论会分四个会场分别进行,医院工作报告的各项内容,结合学校及各自的《“十四五”医疗专项规划》,从学科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医院绩效评价等重点数据应用与改革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结合对“共谋”“共享”的专题进行了讨论。
徐安龙校长与各临床医学院院长签署《医院院长目标管理责任书》。
徐安龙校长总结讲话
在大会最后,徐安龙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用“以医为一,建设一流”八个字凝练了各临床医学院今后办医的方向,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不断加强党建引领,把握办院方向,管好干部队伍,深化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二是要持续狠抓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医院要深化互助互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建设好云端北中医,共同打造北中医的医疗品牌和模式;四是要坚持自信特色,医院既要坚守自己的发展自信,医院的特色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自己;五是要以成就一流为工作标杆,各医院不管各自历史、特色、区位有何不同,要以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工作,找准自身发展方向,破解瓶颈、解决人民群众急需的医疗问题,更好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中医力量。
坪山国医堂、我院黄文化总会计师、腾讯公司张伟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链接:
深化市校共建
推进高质量发展
年市政府同国家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医院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序列管理。市校共建以来,借助大学在技术力量、人才资源、管理经验等全方位的名校优势,医院区域引领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最新公布的医院绩效考核排名66位,居福建省首位。艾力彼“医院强”排名41位,连续4年递进。入选国家卫生健医院管理制度全国试点。获评福建省3医院建设单位之一,申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南地区中医药排头兵位置愈发巩固。
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卫生健医院医院,我院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共26个专业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治院作用。紧紧围绕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核心指标,进一步完善了对临床、医技科主任差异化目标考核机制和运营评价机制。针对临床、医技科室建立实施并逐步完善基于RBRVS的分配方案,新方案以资源消耗为基础,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技术难度、风险等级、耗用资源等因素,更加注重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更加体现分配的公平公正。按照厦门市医管委薪酬改革系列要求,医院年起实行工资总额管理和院长目标年薪制。稳步推进职改工作,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来院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即可参编,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全面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同工同酬。年起,以工作量为核心,对在职医生和退休返聘专家绩效进一步完善,极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内涵提升驱动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
我院在进一步贯彻“海纳百川”计划、“人才兴院”发展战略上通过柔性引进国内顶尖专家团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院士指导平台、1个“国家中医疫病学传承创新团队”临床基地、6个名医工作室,5位“双主任制”特聘主任,涵盖心血管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肛肠科、内分泌科、肝病科、整形外科、针灸科、肾病科、脑病科等多个临床专科。将全国顶尖专家团队积极吸引到厦门,并注重培养本土专家力量,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顶极的医疗服务,增强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为健康厦门的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相辅
作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医院,我院承担了许多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培训任务,医院在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上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教学比赛、教学课件、教案大比拼、教学满意度评测等多管齐下,有力地提升了我院的教学质量。
年11月儿科林琪渊医师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荣获临床组初中级二等奖;年11月针灸科金海鹏医师、推拿科于恒医师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分获临床组高级组二等奖、初中级三等奖;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儿科李蕙主任医师、产科黄琼瑜副主任医师获临床高级组“讲课比赛”二等奖;心内科王芸素副主任医师荣获高级组“教学查房比赛”三等奖;肛肠科何之光、林戎荣获“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查房比赛肾内科许正锦主任医师获“教学查房比赛”一等奖;儿科李蕙主任医师获“教学查房比赛”二等奖;耳鼻喉科唐琳副主任获“讲课比赛”临床高级组三等奖。
科研创新
创新是推动学科、专科建设发展的核动力,我院不断加强在科研创新上的投入,成立科研中心,医院的科研工作。获批牵头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儿科、中医外科三个研究所,获批中华中医药学会“金砖中医药国际健康智库基地”项目,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获省级医学创新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各一项,《中医药通报》杂志加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资源平台,福建省博士后创新基地正式运行、药物临床实验17个专业数量居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前列。
高标准高目标谋划高质量发展
作为厦门乃至福建重要的中医药资源,医院在服务厦门及闽西南中医药发展大局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中坚作用。未来,通过市校双方合作实践,不断健全合作机制,创新共建模式,深化共建内容,实践徐安龙校长提出的“以医为一、建设一流”的目标,医院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加快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医院、医院,进而打造厦门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服务品牌重要支点,成为中医药面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推广的重要基地,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献上贺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