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谱传奇
令陆胤
卧床半月,三“针”便能正常走;生而无望,“一针”远离生死界;多年杂症,妙手回春展笑颜……是什么神器何方神医,竟然化腐朽为神奇,创生命之奇迹,谱杏林之传奇。近日,与友闲聊,听闻了几桩医患传奇。友人本来腰背疼痛多年,多方求医无效,医院有个汪大夫对一些疑难杂症“针”到病除,于是,抱着侥幸心前往一试,果然有奇效,病痛摘除了。他又讲了亲闻亲见之事,听了这些传奇般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医院肛肠科汪渊大夫在小针刀基础上,集诸家之长提炼的绝活。这是一种介于传统针灸和手术之间的治疗方式,也就是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其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及一些疑难杂症,对肛裂、肛门瘙痒、肛管直肠狭窄等肛肠疾病有明显优势。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环境和条件限制,无不良反应,时间短,疗程短,效果明显,患者易接受。
年小针刀疗法引入肛肠科后,原来较冷清的科室“活”了起来,并日渐火红。这项中医实用技术的成功探索和应用发展不仅走在了全院的前列,被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命名为针刀临床示范基地,而且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年9月5日,因四处求医耗尽了时间、心力和治疗费,最终得到病危通知的四门镇三衙村韩女士,在9月3日吃了个韭菜包子后肝硬化病情急剧恶化,三天昏迷不醒,食米未进,家人准备后事。缘于族亲,汪渊赴家探望。他来到病人旁,出于职业习惯手在病人的头部摸了一下,病人手指倏然一动。这微微的一动,让身为医生的汪渊产生了不能轻易放弃的念头,何况这还是一位堂嫂。他向家人提出试扎一针,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为病人治疗,众人皆允。汪渊连忙做准备,十一点五十分在家里实施了脑针治疗,奇迹在晚上8点半出现了,病人醒来,神志清醒。张先生是城关镇北山人,年腰椎间盘突出,先后在洛门、甘谷等地治疗了近半年,终无结果。山上山下奔跑劳累,病痛日甚,最终卧床半月,夙夜忧叹。近日,他的侄子听说汪渊治疗的神奇效果后,即决定一试“神针”。经过三针(每天一针)治疗后,张先生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真是“针到病除”。现在,张先生逢人便夸汪渊大夫高超的医术。洛门镇礤石村72岁的刘女士,腹部坠胀疼痛,在医院奔波了多年,查无结果,病情日益加重。她开始绝望了,家人也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听到汪渊大夫的治疗奇迹后,重新燃起求生的渴望,经过五次治疗,她病情大为好转。年经汪渊用综合疗法治愈和有明显效果的疑难病患者有数十人。
汪渊出生于四门镇三衙村,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祖父、父亲学中医的影响和家风熏陶,对传统中医颇有钻研。但是,学习小针刀和脑针却属偶然。前些年,他的妻子老是头晕,下天水上兰州,用尽了医生的人脉,病情仍无好转。最后,医院还当做神经病来检查测试。就在这时,医院有小针刀治疗决定一试,汪渊找到王海东主任为妻子治病,原来头晕是颈椎病所致,一针扎罢,头晕顿消。医院有小针刀培训班,学费元,他毫不犹豫参加了学习。可是汪妻每每睡觉醒来之时,就出一身汗,到处求医无果。年8月脑针创始人宫长祥来甘肃讲学之际,又请宫长祥老师扎一针,汗症全消,效果立竿见影,真是太神奇了!汪渊夫妇十分惊喜振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神器”,一种怎样的疗法?汪渊思考着,兴奋着,宫氏脑针治疗妻子病的情景一直在眼前浮现着。随后,汪渊多次参加“宫氏脑针”公开课,特别是观看了“宫氏脑针”对病人的治疗及其特殊效果后,汪渊深深地迷上了脑针,逐渐理解了“宫氏脑针”的治疗原理。回家后,每晚坚持学习,发现了许多自己无法弄通的问题。于是,他带着问题一上北京、三赴河南,参加“宫氏脑针”培训学习,寻找机会接触宫氏传人请教探讨。为了掌握其核心技术,他请宫氏脑针的技术总监在其身上扎针,自己体验和体悟,最终他悟到了脑针的核心技术和精髓。
年,汪渊开始在自己在临床上应用小针刀,为保险起见,先从四肢治疗入手,逐步扩展到全身各部位。汪渊和患者都感受到了小针刀尤其是脑针出乎寻常的效果,这更增进了他对这项技术精研和推广的信心。“能让病人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解除病痛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最大愿望”汪渊说。这何尝不是病人的愿望?
宫长祥曾说:“脑针救命,不辱使命。”汪渊深得其真谛。同时他深谙“高手在民间”的道理,在学院派理论之外,通过博学深钻,主动培训,亲身体验,临床总结,辩证思维,精研经典,熟练掌握了脑针,成为省内谙熟宫氏脑针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他不仅在传统治疗领域屡创佳绩,而且拓展到口眼面部麻痹,手脚行动不便,以及疑难杂症。医院的一项治疗技术革新,是汪渊从医生涯中谱写的传奇,更是广大患者寻觅和期待的“神器”“仙术”。
文章作者:甘肃武山县文物局令陆胤
通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