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当天免挂号费,专家免费为患者会诊,并制定诊疗方案。如果患者已做了胃镜、肠镜或CT片等,请把资料一并带至义诊现场咨询。
义诊对象: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
义诊时间:年6月20日15:00-17:00
义诊地点:医院3号楼1楼大厅
(现场护士分诊取号,服从导诊指引)
报名方式拟参加义诊活动的患者请提前报名。
联系人:吕泽坚
医院胃肠外科综合治疗团队
特邀义诊专家介绍
蔡观福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行政副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taTME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临床技能培训专委会委员。医院、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学习。
擅长专业: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娴熟的临床操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炎性肠病、复杂肛肠疾病及疑难胃肠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经验。
姚学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副所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MDT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癌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委。
擅长专业: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治。
课题情况学术成就:从事胃肠外科30年余。自年后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研究相关课题24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年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年以第二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编专著8部(其中人卫出版社2部)
曾穗德
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肛门肿瘤和肛肠复杂性疾病,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年,对胃癌、贲门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各种复杂性胃肠道外科疾病和复杂性肛肠疾病等普外科疾病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医学科研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
擅长专业:熟练掌握腹腔镜辅佐各种胃肠道微创手术、消化道肿瘤规范化手术和肿瘤综合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痔疮器械环切钉合术(简称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疮的新技术。
吴伍林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长期从事普外临床工作,对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擅长专业:以手术为中心的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对胃癌、肠癌、胃肠道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等的手术很有经验,对胃肠道恶行肿瘤的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等也有较深的研究。现承担省级课题一项,发表胃肠疾病相关文献多篇。
王俊江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委员兼青委会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病工作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委员兼青委会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秘书兼青年医师组组长
主要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师从国内著名肿瘤学专家,经过胃肠肿瘤治疗规范的专科培训;接受腹腔镜全面系统训练,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各种操作及腹腔镜下各种胃肠道手术。参加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多篇,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核心期刊文章7篇,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
专业特长:减重与代谢病外科,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与加速康复外科,:减重与代谢病外科胃肠道肿瘤,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裂孔疝,肥胖或肥胖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吴德庆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教学秘书
曾在新西兰、韩国、以色列、医院学习,拥有国家遗传咨询资格。
专业特长:熟识胃肠外科疾病诊治,擅长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和大肠癌遗传咨询。
协会任职: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青委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大肠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持省级课题2项,发表10余篇研究文章,其中7篇被SCI收录。参编多本中英文著作。
冯兴宇
中共党员,肿瘤学博士,主治医师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专业: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及综合治疗,尤其对胃癌、结直肠癌的各种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和围手术期治疗以及胃肠道间质瘤全程综合治疗管理有一定心得。
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10篇。
胡伟贤
外科硕士,主治医师
年在医院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胃肠外科专科规范化培训。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分会青委会委员
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青年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注册医生
擅长专业:胃肠道肿瘤诊疗,胃肠神经内分泌瘤(NENs)及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规范化综合治疗。熟练掌握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
郑佳彬
中共党员,外科学硕士,医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成员。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参编论著3本,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学术任职:广州市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经过腹腔镜手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严格训练
擅长专业: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
罗斌
医学博士,医师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擅长专业:熟练掌握了胃肠恶性肿瘤的治疗、综合治疗及肛肠疾病的诊治。
提高早癌筛查意识,科学防治胃肠道肿瘤
警惕胃肠道肿瘤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及患者对胃结直肠肿瘤的知识知晓率,引导公众及患者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真正实现肿瘤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我国,癌症“杀手榜”前五位中,胃肠道肿瘤就占了三个。
对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也同时发现,病变的早晚与五年内的存活率有极大的关系,就是说如果肿瘤发现的晚,能继续存活超过五年的机会也就只有12%,反之,如果早期就能发现,存活超过五年的可能性可以大于90%。对于胃癌,如果患者能在癌变仅限于胃壁的粘膜层时检出,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还不到10%,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2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达到68%。这不得不让大家开始 总之,幽门螺杆菌不但会降低胃粘膜的保护力,刺激破坏胃细胞,还会释放毒素,造成全身伤害。3/4的胃溃疡以及几乎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里,约1/5的人胃壁上有小损伤,约1%的人会患上胃癌,而没有染上的人患胃癌的概率要低接近40倍。二、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高盐及腌制食品等饮食
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那些肉食为主的,尤其是喜欢熏、烤、甚至腌制肉类的人,这写食品中都很有亚硝酸盐、真菌霉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若同时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患消化道肿瘤的几率更大。因为这些食物后者还会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加上它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加速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三、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症等疾病因素
首先,我们有胃息肉的、或者存在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的人,逐渐胃黏膜出现了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有一定几率会转变为癌,轻度异型增生十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十年癌变率为4%-35%,重度的则为10%-83%。;而结直肠癌,则是由肠道腺瘤性息肉演变形成的,而且腺瘤的直径越大则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旦发现腺瘤要立即摘除;还有就是要堤防长期的、迁延不愈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因为UC会癌变,且病史越长,可能性越大。
四、家族史等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胃肠道肿瘤,那么患癌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五、生存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
说到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家第一反应离不开“吸烟”和“喝酒”,这两项也的确要不得。
烟草中含尼古丁,这个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液胃溃疡形成,而且延缓愈合,导致恶变;再说饮酒,乙醇可致使胃部遭受各项刺激,引起胃部炎慢性严重,进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导致胃癌发生。还有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千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的工人,癌症风险明显增高,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人员也是一样。
六、内镜检查早发现
其实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不少人把胃癌当作普通胃炎,简单吃了胃药后置于脑后,或者直肠癌被当做痔疮而延误治疗的病例比比皆是。
若在癌症早期或癌前期病变及早被细心的内镜医生发现,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治疗则可以有效阻止它继续发展,不仅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也保证了生活质量。因此内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早期筛查手段。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开始显著上升,因此推荐以40岁为筛查的起始年龄。传统肠癌筛查方法有大便隐血试验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而新型的筛查方法则有粪便核酸测试、CT肠镜和电子肠镜等。结肠镜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肠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
七、积极预防胃肠道肿瘤
既然我们知道了一些会导致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应该是减少和消除它们。
在我国,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升高主要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多进食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避免进食熏、烤、高盐、腌制的食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体检,并行胃肠镜检查及随访观察。认真对待机体的“报警”症状,如吞咽困难、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及粘液等等,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医学发展至今,大家对健康的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医生的使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怎样才能火速地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同时更要注重生命的质量。面对胃肠道肿瘤,在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胃肠道及其机能的前提下,力求把病灶切除的范围做到精准,创伤和风险降到最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到最高,才是当今胃肠道治疗的目标与挑战。而这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早癌筛查的意识。希望大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为了不再“谈癌色变”,积极、努力的去了解它、认识它、发现它并消灭它。
医院医院
医院
胃肠肿瘤早诊早治科普咨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