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认识消化道息肉
医院为大家带来部分病例展示
病例一、正常大肠的内镜表现
正常的肠道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无充血、水肿,无占位性病变。病例二:重度溃疡性结直肠炎
肠镜下表现为距肛门20cm以下乙状结肠及直肠可见连续性的溃疡及糜烂,伴有脓苔,粘膜呈颗粒样改变,质脆触之易出血。病理结果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病例三:乙状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
乙状结肠息肉,大小约0.8cm×0.8cm,亚蒂,球形。经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病理诊断:管状腺瘤I~II级。病例四:升结肠息肉内镜EMR术
患者既往有息肉病史。检查中发现升结肠息肉。息肉大小1.2cm×1.2cm,分叶状,亚蒂。内镜下行高频电粘膜切除术(EMR)。胃肠息肉患者要注意哪些?
胃肠息肉的复发率还是很高的,约三分之一的大肠息肉属于多发性,所以在息肉摘除后,很有可能在别的部位再长。胃肠息肉的生长情况如同草地上的杂草,尽管可以将肉眼看到的息肉剔除干净,但由于土壤环境和杂草生长的原因未改变,所以息肉极有可能再次滋生。因此,曾患有胃肠息肉病史者都应定期复查。饮食方面,胃肠息肉患者也要多注意,食用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增加对胃肠道的负担,容易导致复发。息肉患者应清淡饮食,保持大便的柔软,减轻胃肠负担;增强锻炼,肥胖者和血脂水平较高者息肉发病和复发率可能都高于常人。另外,大肠息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许多家族出现聚集现象。因此对于可能携带息肉家族遗传基因的患者,更容易复发,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医院提醒您:若发现胃肠息肉,我们要高度的警惕和定期的复查,尤其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息肉、高级上皮瘤变、锯齿状腺瘤,更需要密切的跟踪复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我国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连年上升,许多癌症患者未能早期发现及时诊疗,延误了病情。而息肉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