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仍然是美食博主肛泰君。
说到美食,不得不提起最近大热的由导演陈晓卿、配音李立宏、配乐阿鲲这种神仙组合给大家带来的下饭纪录片《风味人间》了。
前有《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人生一串》,而这次的《风味人间》,也是不负众望的让大众有了「风味很值得,人间不值得」的感受。
这种不值得的感受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
当你看到这样的画面↓↓↓
(图片来源于网友
薄荷包蛋派△)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友
薄荷包蛋派△)还有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友
薄荷包蛋派△)这是你的人间吗?不,它不是。
因为它们很诱人,但你吃不到而带来的生理不适感,非常,强烈。
风味人间用地域去探寻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并且用最诱人的方式拍出了中国极具特色传统的菜肴。
近年来,关于「中国菜」的美食文化输出也是越来越强烈。
毕竟,这种吃不到的难受感,不能让国人独享。
当你想象歪果仁对着我们的美食纪录片流着口水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一种民族自豪心油然而生。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洋洋得意的对你说:“天呐我的老伙计,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哦,我是说我们这里也有中国菜,真是见鬼,是那种有你吃不到的中国菜噢~噢~”
你一定:
那么,今天肛泰君就带你来了解一下,这些在中国吃不到的「中国菜」。
也希望你看完后不会:
1
左宗棠鸡(GeneralTso’sChicken):
这道鸡大概是美国人心中的中餐NO.1。
甚至还为它拍了一部纪录片《寻味左宗棠》。
这个鸡嘛,被“划分”到湘菜里,虽然湖南人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和左宗棠的关系呢大概就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厨师自己发明了这道菜并且缅怀左宗棠将军而起的名儿。
然后这位叫做彭长贵的厨师在纽约联合国附近开了一家餐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经常去那里用餐,这个菜得到了他的狂热喜爱,四处向人推荐,于是,这道菜在美国,火了。
它长这样:
口味是酸甜口,也算是比较符合老外们的饮食习惯。
做法也不是很难,简而言之其实就是炸过的鸡腿肉再炒成酸甜的味道,一般还会细心的配上黄椒。
可能是歪果仁对这种酸酸甜甜的食物没有什么抵抗力,这道菜基本上是他们去中餐厅的必点。
毕竟,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都出现过这道菜的名字。
2
李鸿章杂碎(Chopsuey):
诶我不是在骂人!
这个菜是有典故的,查证没查证过不好说,反正也有好几个版本。肛泰君所知道最靠谱的版本就是李鸿章年去了一次美国,做了一次乱炖烩菜招待了美国友人,然后和客人讲“好吃好吃”,和英语“杂碎”的“Hotch-potch”发音差不多,于是他强行的获得了这道菜的冠名权。
这道菜长这样:
由于演变了太多形态,大概每家中餐厅做的都不太一样。
但是官方的食谱是以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乱炖而成。
而且据说现在已经变成大家将冰箱里剩下的不要的食材混在一起炒一炒也可以叫做杂碎。
↓↓↓
Whatever,反正吃不到。
3
宝宝盘(PuPuPlatter):
这个名字可爱到让人摸不着脑的犯规。
然后答案将会给你一记重击。
它嘛,实际上就是开胃菜,一个五格或者更多格的拼盘,中间点着小火焰。有点像小吃拼盘,旁边分别是炸春卷、炸猪排、炸鸡翅和照烧牛肉,总之就是各种油炸大荟萃。
图片大概长这样:
对不起这么油腻,我们不太建议宝宝们吃。
你说你一个炸物拼盘,为什么要卖萌?
4
芙蓉蛋(EggFooYoung):
这个蛋,本是广东的一道传统名菜,原做法是用鸡蛋液与叉烧肉、笋丝、香菇、调味料等拌匀煎制而成。菜成块状,两面金黄,各种副料裹藏于蛋块之中。色泽金黄,外焦香,内松软,笋爽脆。
听这个描述就很想吃有没有?
但是到了美国,他们可不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传统名菜的!
鸡蛋和蔬菜的随意混合。再随意煎煎,再加上酱汁,就成为了他们眼里的中国美食。
就像芙蓉鲜蔬汤里只有菠菜碎和胡萝卜丁就是和芙蓉没啥关系一样。
搜索了亲自吃过的网友的图片:
肛泰君在此不负责任的说一句:看起来没啥食欲。
5
蟹肉炸馄饨(CrabRangoon)
一听到蟹肉馄饨,是不是各位已经摩拳擦掌的期待了?
蟹是中国传统的美味。
蟹黄小笼包、蟹脚面、大闸蟹、香辣蟹、秃黄油这些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
可是蟹肉馄饨,还是第一次听说。
你以为的是这样的馄饨:
或者是这样的:
对不起,它长这样:
你忘了审题,是炸馄饨。
“好嘛,就算是炸,可这真的是馄饨应该有的形状吗?”
不仅仅是形状上让人觉得无法接受它是馄饨的事实,它的馅料还是由奶酪、蟹肉(大部分是你吃过的那种人工蟹肉),油炸过后蘸上酸甜酱再食用的。
这种口感你是不是无法想象?
6
幸运签语饼(Fortunecookie)
说完正餐,我们来聊聊饭后甜点。
这种三角形的带着字条的有点像蛋卷口感的甜味酥皮饼干,已经成为了美国人去中餐厅必不可少的甜点。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里面藏的字条,起初是孔子名言/美好祝福/心灵鸡汤之类的,发展到后面,也有这样的:
有种说法是,它起源于日本占卜文化并且做法上类似日本煎饼。
还有研究学者认为,签饼源于宋人抵抗蒙元入侵时在月饼中藏匿情报的习惯。
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仅在年,中餐馆的食客就打开了2.5亿个内含孔子警句字条的签饼,还有不计其数的美国人将签饼囫囵吞下。
Amazing!
还有类似于“甜酸咕噜鸡肉”“炸鸡蛋卷”“西兰花牛肉”等等这些在外国很受欢迎的中国菜。
异域风味和本地口味相融合,好像也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但的确是美食文化的一种变迁,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对别国美食的向往,然后在口味上做出调整的他国菜系在中国好像也不胜枚举。
原汁原味固然可贵,可是异国美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奇怪却更容易被当地大众接受的饮食方式,才使得美食文化推行的更快一些。
中国的饮食博大精深,不同菜系五花八门,烹饪方法炒煎炸溜。
大部分地区更是无辣不欢,偏爱重口油腻的食物。
国外饮食烹饪方式没有特别复杂,并且不会什么食物都使用大量油脂,大部分歪果仁对辣也是稍微有些抗拒的。
中国一直有个说法“十人九痔”,虽然这个说法并非完全严谨。不过根据最新肛肠疾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的痔疮发病率在51%左右,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痔疮发病率只有5%。
首先这和地域人种也是有关系的,黄种人天生就比白种人的肛门括约肌薄弱。
其次从上述的饮食方式上看,国外的痔疮发病率比中国低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是要提醒各位热爱美食的中国同胞们:节制饮食,关爱自己,预防痔疮,人人有责。
如果已经得了痔疮也没关系,因为中国不仅有美食可以慰藉你的口腹之欲,还有关爱您菊花不适的痔疮药——肛泰。
你吃过什么有趣的异国食物吗?
欢迎和我互动,给肛泰君一些灵感。
??复制淘口令打开淘宝,你懂的??
¥yUqhbQSVFv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