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什么原因 屁眼痒 大便有血 肛门瘙痒 肛周脓肿 肛门潮湿 肠镜 屁股疼痛 外痔疮 混合痔 大便带鲜血 便血咋回事 肛肠外科 痔疮
经常有人问:是不是中老年人的大肠上长息肉,最终都会变癌?
事实并非如此。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病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
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
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据国外报道,有人在用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有大肠息肉。对2厘米以下、无任何症状者,未做任何处理,只是每6~12个月重复乙状结肠镜检查一次。经过3~5年随诊发现,18%的人息肉消失,8%的人息肉缩小,70%的人息肉大小无明显变化,4%的人息肉有所增大,只有2例发生癌变,约占1%左右。
大肠腺瘤的发生率,多数文献报告在5%左右。年轻人较少发生,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大,老年人多见,男女差别不大。2/3以上发生在大肠的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大小为数毫米至几厘米。可以单发亦可多发。无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黏液便、血便,有的还伴有大便未尽感或下坠感。
大肠腺瘤的恶变,多与腺瘤的大小有关。大多数腺瘤为息肉状腺瘤,生长缓慢,其恶变率随腺瘤的增大而升高。直径1厘米以内的腺瘤恶变率不到1%;直径1.5厘米恶变率为2%;直径大于2.5厘米且质硬、充血,或表面溃疡者,应警惕恶变的可能;直径在4厘米以上者多数已恶变为癌。所以,如在腺瘤体积很小时就发现,并及时治疗,则有可能除掉后患。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医院检查、治疗。
治疗方式:
1.微创治疗(内镜)
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的息肉可行内镜下切除,并将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手术治疗
息肉有恶变倾向或不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或内镜切除后病理发现有残留病变或癌变。
3.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如有出血,给以止血,并根据出血量多少进行相应处置。
(2)病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炎性息肉参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3)预防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可服用塞来昔布减少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数目,每日两次,与食物同服。
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拨打我们的,或在鍖椾含濡備綍娌荤枟鐧界櫆椋?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鏈夌櫧鐧滈涓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