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是由直肠肛门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因其复杂多样的临床表型及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是很好,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对于肛瘘的诊疗,你了解多少呢?不妨跟小编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什么是肛瘘?肛瘘是指肛管直肠周围的肉芽肿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肛窦,通常是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肛瘘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口持续性或间断性地流出脓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脓肿形成时可有明显疼痛,同时可伴发热、寒战、全身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如何判断瘘管的走向及内口?肛瘘的诊断并不难,根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难点在于判断瘘管的走向及内口位置。临床上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①直肠指诊法,②肛门镜检查;③探针探查;④注入亚甲蓝染色法;⑤瘘管造影术;⑥Goodsall规律;⑦经肛门腔内超声检查;⑧MRI检查。
肛瘘该如何治疗?肛瘘一旦形成后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处理,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初期以及进行术前准备时,可采用热水坐浴、局部理疗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方式。
2.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必要时切除,敞开创面促进愈合。根据瘘管的深浅、曲直度及其与肛管括约肌的关系选用肛瘘切开及挂线术。需要注意手术中尽量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对于明确有合并结核、克罗恩病、放线菌病及性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合并的疾病,否则手术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道理全都懂,只是不会做”。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总是会遇到无从下手的时刻:
医院没有核磁,彩超水平一般,如何准确判断瘘管顶端?
低位肛瘘,选择切开还是挂线?哪一种损伤更小?
切开引流时,究竟是选择皮筋还是丝线?
......
想要真正地“玩转”肛瘘手术,跟对老师,掌握窍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医院肛肠科郑丽华教授亲自操刀策划制作,从理论到实操,涵盖肛瘘的诊断分型、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内容,结合真实病例手术视频详细讲解,一站式传授肛瘘诊疗的独家秘笈。
第二期训练营将于4月8日开营!
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