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肛肠疾病
肛肠医院
肛肠外科
肛肠专科
肛肠息肉
丰益肛肠

医生最讨厌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心电资讯

医生最讨厌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各科医生面对不同病人

除了竭尽全力为病人治疗外

还隐藏着不少的无奈

他们讨厌很多奇奇怪怪的理由、物品等

一起来看……

儿科

儿科医生讨厌的东西可太多了,蹦床、磁力珠、平衡车、网红玩具等.......

每年因这些造成儿童受伤的新闻报道都层出不穷。

乳腺外科

讨厌乱贴膏药的、相信精油按摩能治好乳腺肿物的......

常年做胸部精油推拿,结果按出了“砂粒胸”,只能切乳房保命。

呼吸科

讨厌冬天。讨厌春天(你懂得)。

血液病科

讨厌你染头发太频繁。

头发能不染就不染;实在想染发的,最多半年一次。

肿瘤科

讨厌你吃发霉食物。黄曲霉素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有人认为把发霉食物有霉菌的地方切掉,食用没发霉的部分不会影响健康,实际上食物只要发霉了,就不宜继续食用。

心内科

讨厌你感冒了还剧烈运动。

感冒后人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口腔科

讨厌不认真刷牙的;讨厌长期抽烟喝酒嚼槟榔还不注意口腔卫生的;讨厌吃了大蒜、韭菜、香菜等一切气味冲的食物不漱口的;讨厌上来就说牙科挣钱很多的......

还讨厌你用牙齿开酒瓶。有很多人用牙齿来完成稀奇古怪的工作,口腔科医生自己绝对不会用牙齿开啤酒瓶,也不会直接用牙齿咬山核桃等硬的东西。

整形科

讨厌奥美定或各种不明注射物.......

风湿科

讨厌各类民间偏方......

皮肤科

讨厌太阳。

太阳会导致日光性皮炎,尤其是当服用某些药物和食物后,日光性皮炎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肛肠科

讨厌啤酒瓶、灯泡、罗非鱼、泥鳅等一切不应该出现在肛门的物品和生物........

消化科

讨厌你总喝浓茶、浓咖啡。

白开水就是最好的饮料,如果嫌没味道,可以喝点淡茶水,绿茶、红茶、花茶都不错。

骨科

讨厌大高个和胖子(没有针对的意思,只是扛大腿真的很难......)

肾内科

讨厌你长时间憋尿。长时间的憋尿,会造成自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导致膀胱炎等尿路感染,严重的会影响肾脏功能、增大患膀胱癌的可能性。

眼科

讨厌你晴天外出不戴墨镜。

外出别让眼睛“裸奔”,出门戴个防紫外线的墨镜,可以预防眼底病变,也可以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急诊科

全部都讨厌……

那让所有医生们一致讨厌的是什么呢?

病人说

“x度上是这样说的......”

你,中枪了吗?

医生最讨厌

1插队乱问,打扰医生

“医生,我这个病很急,能先给我看吗?”“大夫,我就问一句……”无论候诊大厅,还是医生诊室,都会有一些患者为能提前看上病“插队夹塞”。

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喜无奈地表示,挂号本是为了保证所有人享有均等的就诊时间和质量,随便插队问话不仅干扰其他患者,更会分散医生注意力,是一种严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医生思路突然被打乱,匆忙回答的问题也很难保证准确性。”张国喜呼吁,患者应多一些耐心,若时间有限,可通过网络提前预约,按就诊时段前来就诊。有些问题也可以先找咨询台或大夫助手解答,应尽量不打扰正在看病的医生。

2只见片子,不见患者

在门诊,经常会有人拿着亲戚、朋友的一大堆化验单、片子挂号看病,这总是让医生左右为难。

临床证明,影像检查在诊断中只能作为部分证据,仅靠一张片子来看病,很难判断疾病与影像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

患者对病症的描述、近期感受变化,以及医生对病人的查体结果要占30%~40%。

张国喜表示,这种情况下,大夫只能帮着看个大概,病人自己不来很容易贻误诊治。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王笑民说,他会拒绝这种看病方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如果病人的脉象、面色等都难以查看,更无从诊治开方子了。”

如果由于人在外地,就诊实在不方便,也要尽量准备完善的资料,代为看病的人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初步诊断后,病人仍应亲自前来。

3隐瞒隐私的病症

因羞于启齿,隐瞒病情成为妇科、男科和一些感染科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夫,我这个病因不太好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感染的。”

张国喜指出,一些涉及病人隐私的病症,患者在表述时常会有所保留。但临床上,隐瞒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处方决定,干扰治疗效果。类似的情况还有故意夸大或说轻病情。

张国喜认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应刻意隐瞒关键信息。若实在不方便谈及,可将最核心病症信息告知医生。如,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和障碍,症状和疼痛持续多长时间,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如何,用药后是否有副作用或效果等,也可带上近期的诊断书。

4一问三不知

问:“第一次疼是什么时候?”答:“就是昨天……不对,好像前天就不太舒服。”问:“你出现这种情况几次了?”答:“应该不是第一次,但几次我也记不清了。”

门诊中,这种“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时常会干扰医生的诊断。“病人提供的有效信息越多,我们越容易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他们自己说不清,医生为了排查可能病因,难免要开出更多检查。”有些对时间要求极为严格的治疗,如溶栓、解毒等,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造成生命威胁。

张国喜提醒,有中风、心脏病等慢病的患者,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必须牢记发病部位和时间,最好自己做个日常记录,就诊时带好。

健康人群平时也要留意自己的睡眠、饮食、意外伤害等情况。

5总提以前的大夫

“别的医生和你诊断结果怎么不一样?”“以前那个大夫说这个药得一直吃,你怎么给我停了?”

王笑民解释,一些疾病的病程发展快速,前一次和后一次的诊断结果完全不同是有可能的,且每个医生临床经验不同,对病情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多听听不同医生的看法是有必要的,但类似的质疑如果太多,会破坏医患信任,影响医生的客观诊断。”

张国喜建议,患者遇到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医院,医院或专科知名医生就诊,结合此前医生的诊疗建议,请专家帮忙分析利弊,避免在盲目奔波就诊中耽误病情。

6盲目自我诊断

网络搜索越来越简单,自我诊断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夫,我是肾阳虚,你给我开点补肾虚的药吧。”“医生,我嗓子疼,给我开点消炎药吧。”还没等医生诊断,已经给自己“确诊”的患者就会直接提出要求。

在王笑民看来,网络让健康养生信息更易获得,也能让老百姓学到更多健康知识,有些老年患者还会积极参加养生讲座、买健康类图书报刊学习,这些都是好事。但学习归学习,切不可过度“迷信”。

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每个人的病情复杂程度各异,片面对号入座极易造成误判。

张国喜强调,任何一个大夫都会比病人经验多,患者应和医生正确沟通,把不舒服告知医生,接下来就把病情放心交给医生。

如果的确有疑问,建议患者在就诊前列个问题清单,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询问医生,切忌在未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用药。

7治疗半途而废

治疗过程中,有两种病人常有半途而废的想法。一种是刚刚看到疗效,感觉不错,就着急着出院停药;另一种是暂时没看到疗效,就换药或放弃治疗。

王笑民指出,一些感冒、发烧的病人经常是症状刚见轻就不管了;一些肿瘤、代谢疾病治疗周期长,很少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也容易放弃。张国喜表示,患者应当对疾病有个基本的认识,初步了解病程周期。

通常疗程的长短要根据临床经验确定,流感、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用药治疗,常见妇科病、皮肤病需要3~6个月治疗,肿瘤、慢病管理的治疗周期则更长。

在治疗过程中,大夫可能会结合一些对症措施减轻你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如果有急需解决的病痛,可告知医生,优先采取措施。

8不遵医嘱

怕有副作用私自减药,复查说不来就不来,把改变生活方式当耳旁风,就连最简单的按时吃药,很多病人都做不到。

“病人的依从性对疾病最终痊愈至关重要。”王笑民说,无论是哪种不遵医嘱的行为,都可能拖长病程,阻碍身体康复。

张国喜强调,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相信医生,遵医嘱是患者必须做到的首要任务,容不得打一点折扣。▲

9我就出去逛逛,有事打电话此话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他们的行事态度就是散漫成性,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细细地和他说了,结果当天早上跑去逛街,直到排在他后面的手术做完了还没回来,真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更甭说医生护士的话了。求大爷拜菩萨似的顺利做完手术后,第二天出门喝酒去了,回来红着脸说「我就出去逛逛,医院还管我自由啊」,身上估计50°白酒的味道,鼻塞的人都能闻到是浓香型的。这类不听话患者的放纵无疑增加了治疗的困难系数,日常工作多了一项打电话找人。10那个网站上不是这么说的在网上自己看病,没有医生不对这样的患者感到无奈,自己学了十几年还不如网上瞎编的一句话。倒不是说网上的信息一无是处,但这在医生眼里,也只能算是给患者增加一点碰巧的机率罢了。你可以网上了解一下病情基本症状需要找什么专科,也可以对一些医疗专业术语有所知悉,但要想在无查体和辅助检查的情况下靠无形的网络给你看病用药,那就是在贻误良机,拿自己的健康赌博了。他们在门诊看病时冷不丁冒出一句「网上不是这么说的」,接着又说「网上说只要用点XXX药就可以了」。恐怕这话只会让看病医生笑你无知,难道患者就不怕网上的药是哪个违背祖训的「名医」流传出来的。花个几十元挂号求个真解,毕竟不是神农,不可能频繁地去试药。11为什么开这么多检查,为了赚钱吗?总有小部分患者觉得自己的认知就是对的,医生的所做所为在他看来都要怀疑几分。住个院查个全套的血、尿、便,他就说做个小手术怎么什么都要查,手上的囊肿和大便有什么关系?有一次一个胸腹部外伤的患者,手术前后共检查了三四次CT,他私下和隔壁床说「隔三差五地查CT,每次都好几百,估计医生拿不少提成,手术费才一千多,检查费用了三千,八成有猫腻!」每当碰到这样的患者,其实我们医生的心里是悲伤的,也深深向往以前物质条件拮据但医患关系和谐、信任的从医历史。如今药品、器械、耗材管理越来越严,带量采购的袋口越张越大,哪来的回扣提成?你也知道我们一个手术团队五六个人辛苦3个小时,手术费才一千多,我们也想彰显自己的专业技术价值啊。人体还有很多的未知,用现有的医疗设备辅助诊断和治疗是常规且重要的手段,况且费用也不打入医生个人账户,医院每月也有相应的监管,请你对我们多些信任。12算命的说要10点以后出生有些患者总是对科学知识不相信,认为医生总是夸大病情严重性,却对道听途说深信不疑。最经典的是孕妇剖宫产必须要挑个良辰吉时,仿佛那样就能旺财兴家。即便医生一再解释拖延时间可能导致手术风险的增大,但依然对牛弹琴,就是不提笔签字,患者或者家属认准死理,还说「算命的说要10点以后出生」。这10点以后出生的孩子就一定能考上清北交复?能上福布斯榜?每每碰到这样的患者,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13麻烦你再说一遍有些年轻患者不管是看病还是换药还是谈话,总是直接或间接隐秘地将手机录像或录音打开,扮演起了特工角色。可能他们认为这样能让医生重视他们,自己的权益能得到更大的保障,也不排除有人想蓄意找茬,希望抓住其中的漏洞对医生进行讨伐和问责。每每遇到重要的谈话细节时,他们总是会说「麻烦你再说一遍」,是怕声音不够清晰吗?或者在换药的时候更是把手机镜头拉成5倍变焦遇上这样的情况时,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都会想方设法将双方谈话曝光于双向保障环境中,没有一个医生受得了全心帮患者诊治,而对方拿手机怼着你的脸。我们知道难弄的患者还是少数,若是遇到这些人,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使其单纯地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上增添一丝经验就好。希望医患之间能彼此信任、体谅,能营造融洽、温暖的就医环境。来源于广东卫生信息、生命时报、普外时间、中国医学论坛报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changzaixiana.com/fygc/8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