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
肠息肉的原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肠息肉的症状:
肠息肉早期是有症状的,只是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只要细心一点,还是能发现的:
1、便血、脓血便。
2、可能会出现疼痛。
3、靠近肛门位置的肠息肉,可能会随着排便而被挤出至肛门外。
1、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如便秘、腹痛、便血等。
2、粪便变细,有凹槽,黏液便脓血便等。
3、反复便秘或其他肛肠疾病,且使用药物一段时间仍无效。
肠息肉的高发人群: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3、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
4、年龄大于50岁;
5、有相关疾病,如肝硬化、乳腺癌等;
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