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可因饮食不节引起或加重,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使症状减轻、缓解甚至痊愈。所以,饮食调理对肛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定时定量饮食,避免过饥过饱。过饥指进食不足或过时不食或饥不得食。饮食摄入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衰少,脾胃虚弱。脾气不足中气下陷导致久泻、久痢脱垂、内痔脱出等;气虚推动乏力,血虚肠道失润致大便闲难;气血亏虚致肛痈溃后形成久不收口的肛瘘。过饱,指进食次数过多或进食量过多,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使脾胃之气受损,难以运化水谷,气机升降失调致泄泻便秘、痔的发生。
(2)五味均衡,不宜偏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五味过极,则损伤相应的脏腑。①辛阳发散,过之则易耗散阳气,损伤津液;温补过之则补阳助火,暗耗阴血。因此,过食辛辣温补之品,阴血津液皆损,肠道失润,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努责,日久则气血瘀滞不散成肛裂、痔等。辛能助热生风,温补则助阳生火,风火相煽,灼伤肠络致便下鲜血,下注如箭。②甘能助湿满中,过食甘味,水湿蕴结肠道,传导失司致泄泻。湿能化热,湿热下注大肠,气血瘀阻成息肉痔;混热壅滞肛门,气血瘀结而冲突为痔。因湿性重者,湿之为病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病中因湿而发病的较多。③苦性寒凉,过食苦味,易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盛而致泄泻,胃气受损,浊阴不降致呕吐、便秘等。④酸味收涩以养肝,过食酸味。则肝气旺盛,木旺则士亏,出现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之肝脾不调的泄泻。
(3)宜清淡饮食,不过食甘肥厚腻之品。肥能生热,甘能雍中,厚腻之品助湿碍脾,湿热内盛,蕴结大肠致泄泻;湿热与气血搏结成湿热痢;湿热雍结肛门成痔疾;湿热化火,火毒内生,雍滞肛门,腐肉成脓为肛痈,肛痈溃后易成肛瘘。
(4)不过度饮酒。朱丹溪认为:“醇酒之性,大热大毒”。若饮酒过度,酒热之气损伤脾胃,酿成内湿内热。湿热内盛,成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诸症;湿热下注肛门成痔瘘痈;内热熏蒸,灼伤血络致便血;热伤津液致便秘、肛裂。
(5)忌食生冷不洁之品。生冷不洁之品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寒湿内生,引起腹痛、泄泻、寒湿痢等。肛肠疾病的防治除饮食保健外,还应注意情志、生活起居的调节。因情志所伤劳欲过度均为肛肠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欲知更多肛肠医学知识,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治好白癫需要的费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