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方海上周日,年浙江省青少年羽毛球公开赛在杭州顺利结束。这次赛事的一大特征是,小学组报名踊跃、竞争激烈,体现了我省羽毛球运动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不俗的整体水平;初中组原设四组,却只有初一男生组近20名男生勉强凑足起码的开赛人数。小学和中学,冷热两重天。不少受访者认为,如此冷热不均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初中之后,孩子们学业紧张,压力陡增,众多青少年及家长权衡之下,往往无奈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少练甚至不练,更无暇参赛了。曹骥羽毛球俱乐部在杭州市青少年羽毛球培训领域耕耘多年,在杭州颇有影响力。在负责人曹骥的眼中,这一状况已经相当普遍,“小学热火朝天,初中甚至戛然而止。”他说,俱乐部现今的初中生学员凤毛麟角,许多原有学员都希望在原有的平台继续练下去,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杭州市很现实的中考压力,迫使家长和学生有所取舍,“好的高中很重要,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许多学生都说学业繁重,每天作业成堆,打球当然只能放弃了。”承办这次比赛的杭州畅想体育公司负责人汪洋介绍,虽然事先有思想准备,但对于初中组报名如此惨淡还是觉得意外。“羽毛球在浙江还是相当普及的,一些家长向我们吐露内心的郁闷:‘中考的大指挥棒,逼得大家只好低头。’”对此,他觉得既无奈,又可悲,难道初中生有个运动爱好,都成了奢求?鱼和熊掌孰轻孰重,成了摆在每一个青少年及其家长面前的两难选择。也有一些孩子难于舍弃多年的坚持,就和家长达成协议,减少训练次数和时间,保证每周一至两次的训练课时。“我还是很喜欢羽毛球的,只要安排好时间,练好羽毛球,相信只会帮助我的学习,不会妨碍。”来自慈溪的六年级女生诸艾青在场上兢兢业业,面对记者提问乐呵呵。诸艾青说,进入初中后,虽然训练次数因为时间因素,会适当压缩,但自己要更加提高训练效率。她父亲诸锋对此也很是支持,“从我女儿的羽毛球学习上,我看到了这个运动对她成长的许多积极意义,身体、意志磨练、性格塑造,连夏天高温下训练的苦都能很好克服,许多困难会不在话下。这些会让他们受益一生,一定要坚持!”他认为,初中本就是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生长发育也需要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学生,老话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不能忘!”“羽毛球打得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也不会差,因为这项运动其实有明显的促进智力作用。”衢州市羽协主席何伟也带了宝贝女儿前来参赛,他表示几位衢州家长对此也有过讨论,觉得现在的教育许多导向有点拔苗助长了,应该继续下大力气促进均衡教育。记者手记:小学兴趣广泛,到处撒网;初中学业为重,忍痛割爱,金盆洗手。其实何止羽毛球,钱报记者近些日子接触走访了多家足球、计算机、乐器等青少年培训机构,发现孩子们琳琅满目的业余训练班,一进初中阶段就迅速降温,绝大多数人选择放弃。这样的状况成了普遍现象。于是,网络上关于“风声雨声读书声,还有妈妈的吼声,声声入耳”这样的调侃文章层出不穷,折射出学生和家庭都在升学考试压力下的沉重。体育爱好和艺术爱好,都能健体益智,陶冶情操,体现的是综合素质。一个人在青少年阶段练就一项体育或者文艺特长,是享受一生的美事。但为何,我们好像只能将其摒弃在侧,才得平衡呢?美国体育健身工业协会一个调查显示,全美大概有万青少年常年长期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长期参加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项调查中的概念是指,如果你参与的冰球,一年至少打13场冰球赛;如果是踢足球,一年至少踢26场足球赛事。初中阶段,正是提升竞技能力、使兴趣转化成特长的重要时期。同样是上述的调查表明,在美国有超过30%的高中女生和37%的高中男生都参与过高中体育赛事。通过初中和高中的承续,这些青少年才得以发掘自己在运动上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争取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changzaixiana.com/fygc/12463.html